一日以后,急讯传回,津海港被雷电点燃,所运货物爆炸,船只融化沉底,萧朔等人失去音讯。
此消息震惊朝野上下,军务府原属萧朔麾下将领、北曦侯府府兵均是情绪激动,张复拦下众人,疾驰入宫,向上请命,最后拿到半纸调令,率三千卫兵奔往津城。
与此同时,流言四起,传说津海雷雨是天罚,天降正义雷火,以正因果、肃往来。
议论起于大街小巷之中,查不清源头,帝大怒,令士兵搜寻造谣传谣者,凡聚众议论者,都当街施以鞭刑,以儆效尤。
正当此时,张复带兵赶到津海,在肃陆县遭遇埋伏,鏖战一日,所对之敌,竟是当地卫所水师!
幸萧朔及时现身,率人攻敌军后方,与张复配合,以三千兵力,战胜上万之师。
他发挥急行军、闪电突袭之长,在三城之间神出鬼没,引敌军汇集至东面海岸线,自己一行人却已出现在返回都城的官道上。
与此同时,津海及毗邻三处城池打出了光复正统的旗号,联合叛变,成就了这一年震惊朝野的肃陆之变。
……
初入冬,梁都城内起疫病,多人暴死,城门落锁,水陆两道全部封锁,严进严出。萧朔等人扎营城外,他率十几人沐浴、换衣,从小门入城、入宫面圣。
陛下已经等候多时,就在大殿外踱步张望,见到萧朔,急急引他入内,屏退左右,君臣二人详谈数个时辰。
深夜,翰林院文官被宣入殿,照着陛下的意思拟旨,书千字长文,为太皇帝歌功颂德,宣扬其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乃天命、大运所归之真龙天子;钦天监准备以古礼祭天,请炎黄始祖,承上古辉光;同时,各地采严刑峻法,对缅怀前朝、自称光复一党的可疑分子大行抓捕,施以鞭刑,悬挂菜市口示众,还鼓励百姓做朝廷之眼,举报者可得百两黄金奖励。
李郢鸿性情温厚,自继位以来从未用过这样激烈的手段。
但事态如此,任何一位统治者都不可能再忍——在天子脚下,竟有前朝势力暗藏已久,发展茁壮,连毗邻都城的津港三所都被入侵策反,三万水师,枕戈待旦,刀尖指着君王侧榻!
当夜,宰相朱照弗吊死于府内梁上,督查司、御史台与之有过交往的三名大员均打入昭狱,交给酷吏行刑逼问。
无人敢谏,朝中文武官员均瑟瑟发抖。
北境之乱自太皇帝起边始,朱照弗任宰相这十年,浑水摸鱼,给工坊增加上万兵器订单,所制兵器走水路运到津海一带,以养叛军。
另其还刻意放入外族奸细,从而延误战机,拉长战线,直至此次陛下破釜沉舟,命萧家以八万燕北军北上,终结此战,其行动才告终。
然经多年滋养,津海水师已成一只精锐之师,立在离都城最近的地方,亮了爪牙。
萧朔回朝休整仅仅三日,即奉命出发,率上万之师发往津海。
……
这一月,帝王辗转难眠,内忧外患,梁都疫病未清,死者还在增加,民间流言难清。
这时,那位出使边境的舒大学士府中,两位小姐一同入宫觐见,献上防疫之法。
时下认为疫病是一种邪风,由天而降,冬起而夏消,但舒府小姐拿出医书,称此为毒,是人祸,可以医。
在其极力主张下,京畿卫兵接管了防疫所,下令杀尽城内所有鼠类、家禽,再向挨家挨户发放炭火,令其烧开几大桶水,浇向所有看得见的地方。
防疫所架锅煮药,向百姓发放,以皇宫为轴心,把城内切割成四块,相互不许往来。
如此七日以后,病况控制,未再有蔓延新发。
京畿卫兵抓了几个死囚出来,放在闹市,称是其放毒,当众杀了,同时,宫中下旨,表彰了舒府二女解毒防疫之功,将其记入本朝贞女列传之中。
天罚之流言自然消解,梁都的百姓也敢出门透气了。
这日天放了大晴,大家紧绷的弦随着天公作美而松了一些,皇后设宴,请命妇及贵女赏梅,御花园里红梅点点,宫灯连片,一片繁华热闹,恍然令人想起一季之前,燕北军大胜归朝,宫中设宴犒赏,也是这样情景,只是现在各人状况已经全然不同。
舒兰汀与舒明玉因提出解疫之法有功,赐座在皇后下手靠前位置,对面是些公主、郡主之类的高品阶贵女,皇后笑吟吟关心起女孩子们的婚事,说着将目光递给座下的李怡。
李怡脸颊微红,轻道:“但凭长辈做主。”
皇后道:“这回你传讯有功,还救了肱骨重臣,智勇双全,堪称女子表率,陛下如今重用萧都督,命他在外收服叛党,待他战胜归来,我去与陛下说说,叫他不要耽误了孩子们的终身大事。”
李怡声如蚊呐,低声说是。
当日萧朔遭遇彭顺所率水师,投海潜行,彭顺封锁了所有出入口,是吴王三郡主李怡前去,将萧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