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的洛博会,与太子妃舒华相处得颇为融洽和谐。舒华的学识涵养与沉稳性情,让她不仅将东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在生活起居上对太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更能在洛博会处理政务遇到疑难时,提供独特的视角。
一日傍晚,洛博会正对着一份关于江南水利修缮与赋税调整的奏疏蹙眉沉思,舒华奉上一盏清茶,目光扫过奏疏,轻声言道:“殿下所虑,可是怕工程扰民过甚?《孟子》有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妾身浅见,或可效仿此理,将民夫征调避开农忙,工银按时足额发放,再辅以官府平价粮铺,如此则民力可用,民怨可息。”洛博会闻言,茅塞顿开,执起妻子的手赞道:“舒华此言,真乃金玉良言!解我心头之惑矣。”舒华温婉一笑,并不多言。
玉章作为婆母,与儿媳的相处也颇见用心。她冷眼观察多时,发觉舒华虽长于文墨,闲来时投壶尚可,但于骑射一道却着实生疏。这原也难怪,舒华素日所学,多重文教。
思及此,这日天气晴好她冷眼观察多时,发觉舒华虽长于文墨,闲来时投壶尚可,但于骑射一道却着实生疏。这原也难怪,舒华自幼长在关内汉官之家,与在关外草原上长大的满洲贵女自是不同。
思及此,这日天气晴好她便唤来舒华,温言道:“你书读得极好,但咱们满洲女儿,也不能忘了根本。今日天色正好,随我去西苑走走,松散松散筋骨。”
到了西苑马场,玉章先亲自为她调整护腕,讲解控缰的力道与诀窍。“马儿通人性,”玉章执起缰绳示范,“你心慌,它便不安;你沉稳,它便信赖。这治理宫闱,有时亦是如此。”她扶着舒华踏上马镫,亲自为她牵马缓行了一圈,口中细细指点着身姿要领。舒华初时紧张,但在玉章沉稳的声音和可靠的手臂支撑下,渐渐放松下来,虽动作生涩,却也有模有样。玉章见她额角沁出细汗,便让她停下休息,指着远处宫阙道:“你看这紫禁城,规矩森严,如同你手中的缰绳,是约束,亦是保护。在这宫墙之内,规矩便是我们的‘骑射之道’,懂得驾驭它,而非被它束缚,方能安稳自在。”
自那以后,舒华对玉章愈发亲近与敬慕。她不仅在闲暇时,将自己平日所作的诗词文稿,恭敬地呈送玉章案前,请婆母指点。
一日午后,坤宁宫暖阁内熏香袅袅。舒华侍立玉章身侧,正巧瑚图礼也在暖阁内,她托着腮,望着窗外的春景出神,手指无意识地在案上轻点着节拍。舒华将新写的一首《咏新柳》呈与玉章。玉章轻声吟哦:“‘金线初裁碧玉绦,临波欲舞态偏娇。东君若解怜芳意,莫遣风姨损细腰。’嗯,遣词清丽,意象柔美,舒华笔下的春柳,颇有灵性。”她放下诗笺,含笑看向儿媳,“只是这‘莫遣风姨损细腰’之句,稍显刻意雕琢,失了柳枝随风摇曳、天然自在的意趣。诗贵情真,贵在自然流淌,如同春水,过分的惜护之念,反倒成了束缚。你试着将后两句改为‘东君漫洒胭脂雨,且看纤腰舞碧霄’如何?”
舒华凝神细思,眼中渐渐放出光彩:“母后此句,直入化境!‘漫洒胭脂雨’写春雨润物无声,‘舞碧霄’更显柳枝迎风舒展、生机勃发之态,一扫纤弱之气,意境豁然开朗!舒华受教了!”她心中对婆母的才情更是钦佩不已。
“姨妈改得妙极了!”原本望着窗外的瑚图礼像只小鹿般轻盈地跳了起来,几步凑到玉章身边,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改后的诗句,“‘舞碧霄’!这柳枝一下子就神气起来了,仿佛要挣脱那池边束缚,直上云霄呢!姨妈,您是怎么想到的呀?”她自幼得玉章精心教导,耳濡目染,在诗词上也颇有灵性和自己的见解,性格更偏向活泼灵动。
舒华见瑚图礼这般反应,温婉一笑,眼中带着喜爱:“公主也喜欢品诗?可曾作过咏柳之句?”
“当然作过!”瑚图礼挺直了小腰板,“前几日跟嬷嬷在御花园,瞧着那池边新柳鹅黄嫩绿,风一吹颤巍巍的,可有意思了!我写了首小诗呢!”她说着,不等催促,便流畅地吟道:
“鹅黄才上碧丝条,怯怯东风试剪刀。欲系春光留不住,一痕青影落溪桥。”
舒华认真听完,赞道:“好一个‘怯怯东风试剪刀’!将春风拟人,化无形为有形,观察入微,极有巧思!‘欲系春光留不住’一句,更暗含惜春之情,余韵悠长。公主诗思灵动,实在难得。”
玉章也含笑点头:“不错,‘试剪刀’三字尤妙,活泼可爱。系春虽系不住,这‘一痕青影’却已印在你心里,落在纸上,便是留住了。这便是诗的好处了。”她看着眼前一位沉稳儿媳和一位活泼爱女,兴致颇高,“春日正好,不如我们三人各自再以‘春柳’为题,写一首小诗?不拘格律,但写心中所感便好。”
暖阁内气氛愈发温馨。舒华欣然应允,瑚图礼更是拍手笑道:“好呀好呀!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墨香、茶香与女子们低低的吟哦笑语交织在一起。
自此,舒华常将自己观察宫苑四季、感怀时令的新作呈上,瑚图礼也越发积极地分享自己充满奇思妙想的习作,玉章或赞其巧思,或点其精要,偶尔兴起,也会提笔和上一首。
太子妃舒华对太子的弟弟妹妹也尽显长嫂风范。她对聪慧早慧的福临格外上心。得知玉章常带福临微服体察民情,她便亲手缝制了数套不起眼却舒适耐穿的孩童布衣送给福临,柔声道:“小阿哥随母后出行,穿这个更便宜些。”她还常备些精致的江南小点心,在福临读书间隙送来,温言询问他的功课,偶尔也给他讲些短小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或谜语,声音温柔悦耳,让福临对这个温婉可亲的嫂嫂十分依赖。
对于活泼灵动的瑚图礼,舒华则展现了亦师亦友般的关怀。她深知瑚图礼喜好诗书,便将自己珍藏的几卷前朝才女诗词集借给她抄阅,并不拘泥于深奥格律,而是与她探讨诗中生动的意象和有趣的故事。当瑚图礼练习女红时,舒华会坐在一旁安静地绣着自己的帕子,瑚图礼常会叽叽喳喳地问东问西,或是分享自己新得的词牌,舒华便耐心听着,适时给予点拨。
玉章看着儿子洛博会与舒华举案齐眉、相得益彰,又见舒华对福临、瑚图礼视如亲弟妹般爱护,她终于可以稍稍卸下一些重担。
于是,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后宫事务向舒华的逐步移交上,悉心教导她如何处理宫务。同时,对幼子福临和养女瑚图礼的教养也倾注了更深厚的母爱。福临已正式开蒙,玉章为他精心挑选了数位品行端方、学问深厚且通达世情的汉儒为师,尤其注重在日常点滴中培养其仁厚爱民之心。除了时常在严密护卫下带他微服出宫,亲身体察市井民生百态,玉章更会在批阅涉及民生疾苦的奏报时,有意让福临旁听,耐心解释其中缘由与朝廷的应对之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早早播下“民为邦本”的种子。
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容色照人的瑚图礼,玉章则开始不动声色地留意着朝中勋贵及蒙古各部适龄才俊,为这个视若珍宝的女儿未来的婚嫁前程细细筹谋。这个世界的女子,似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