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皇太极御驾自南京凯旋。太和殿前广场上,旌旗猎猎,甲胄鲜明。一场规模空前的朝会正在举行,其核心便是对开国元勋、征战功臣的论功行赏,以酬其功,更以固国本。
经过南征的淬炼和统一天下的伟业,这位开国之君的气度愈发深沉如海,目光扫过殿下济济一堂的文武勋贵,带着审视与嘉许。玉章皇后端坐于旁边凤座,殿内所有人皆知她在平定天下过程中所起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御前首领太监展开明黄卷轴,朗声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赖天地祖宗庇佑,将士用命,臣工效死,我大清已定鼎中原,扫清六合,廓清宇内!此乃千秋伟业,当酬功勋,以彰忠勇,以固国本!今特颁恩旨,论功行赏——”
殿内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卷轴之上。
“多罗睿郡王多尔衮,”太监的声音陡然拔高,“统军有方,运筹帷幄,克扬州,定南京,功在社稷!晋封为——和硕睿亲王!世袭罔替!赐亲王金宝、仪仗全副!总理兵部事,总领八旗军务!”
“臣——多尔衮,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多尔衮大步出列,他俊朗的脸上难掩激动与自豪,亲王,这是宗室爵位之巅。尤其“总理兵部事,总领八旗军务”的实权,更是对他军功和能力的最大肯定。他眼角余光飞快地扫过龙椅上的皇兄和凤座上的皇嫂,心中既有得偿所愿的快意,也有对帝后的感激。
“多罗英郡王阿济格,”旨意继续,“勇冠三军,冲锋陷阵,破潼关,入西安,剿灭流寇,屡建奇功!晋封为——和硕英亲王!世袭罔替!赐亲王金宝、仪仗全副!领正白旗固山额真!”
“臣阿济格,谢主隆恩!”阿济格声若洪雷,叩首谢恩。这位以勇猛著称的悍将,此刻亦是满面红光。
“多罗成郡王岳托,”太监的声音平稳而有力,“智勇兼备,抚定山东,安定京畿,后率偏师西进,击溃张献忠主力于武昌,功勋卓著!晋封为——和硕成亲王!世袭罔替!赐亲王金宝、仪仗全副!领镶红旗固山额真!”
“臣岳托,叩谢皇上、皇后娘娘天恩!”岳托沉稳出列,深深叩拜。他的功劳更偏重于治理与稳定,成亲王之封,是对他文武全才的认可。
三位战功最著、地位最高的宗室郡王同时晋封亲王,殿内气氛达到了第一个高潮。众臣纷纷向这三位新晋亲王投去或敬畏的目光。
封赏并未停止,圣旨继续宣读:
“平西王吴三桂,开城归顺,引兵入关,功莫大焉!后随征江南、荡平西南,劳苦功高!赐双亲王俸禄!加封其长子吴应熊为世子,赏赐黄金万两,御马十匹,田庄五处!”
“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王尚可喜,”旨意同时提及三位汉军藩王,“率众归诚,忠心可鉴,随军征战,功勋卓著!各赐双亲王俸禄!其子皆封世子!赏黄金各八千两,御马各八匹,田庄各三处!”
“定西将军李国翰,随睿亲王征战,破扬州,定江南,后与平西王共定西南,战功赫赫!晋封为一等公!授兵部右侍郎!”
“固山额真谭泰,入关后平定畿辅,拱卫京畿,功在根本!晋封为一等公!授吏部尚书!”
“固山额真何洛会,忠勇勤勉,宿卫宫禁,随驾亲征,护驾有功!晋封为一等公!授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内大臣、额驸图尔格!”当念到这个名字时,殿内许多目光下意识地投向凤座上的玉章。图尔格是皇后的亲弟,亦是皇太极的绝对心腹。“忠贞不二,随驾征战多年,屡立战功,更于入主京师后,协助皇后娘娘安抚宗室,整顿内务,勋劳卓著!晋封为三等公!授镶白旗固山额真!”
图尔格沉稳出列,叩首谢恩:“臣图尔格,叩谢皇上、皇后娘娘隆恩!”他深知这份封赏既是自己功绩所得,更与姐姐在朝中的地位密不可分。镶白旗固山额真之位,权力更重,责任也更大。
接着,阿巴泰(晋封饶余郡王)、杜度(晋封贝勒)、尼堪(晋封贝子)、满达海(晋封贝勒)等宗室子弟,以及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等一众在征战中表现突出的满洲、蒙古、汉军旗将领,都获得了相应的官职晋升、以及田产金银的赏赐。
文臣方面,范文程作为首席谋士,运筹帷幄之功不下于疆场厮杀,被正式授予内弘文院大学士,位列文臣之首,总揽新政中枢事务。宁完我、洪承畴、冯铨等归顺汉臣也各有擢升和厚赏。
冗长而隆重的封赏仪式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每一次宣读,都伴随着谢恩的叩拜和殿内或高或低的赞叹、议论。金银珠宝、田庄地契的赏赐清单更是令人咋舌。
当最后一份旨意宣读完毕,皇太极缓缓起身,扫视全场。偌大的殿堂瞬间鸦雀无声。
“诸卿!”皇太极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日之封赏,乃酬尔等追随朕栉风沐雨、开疆拓土之功!然,打天下不易,治天下更难!昔日金戈铁马,已成过往;而今四海初定,百废待兴。望诸卿铭记今日之荣宠,戒骄戒躁,各安其位,各尽其责!文臣当思治国安民之策,武将须怀保境安民之心!同心戮力,辅佐太子,共襄新政,使我大清基业,如日月之恒,如松柏之茂!开创万世太平之盛世!”
“臣等谨遵圣谕!同心戮力,共襄盛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叩拜声浪,几乎要掀翻太和殿的穹顶。
朝会散去,勋贵们带着各自的荣耀与赏赐离开紫禁城。
坤宁宫中,玉章正与皇太极低声商议着即将推行的“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等具体新政细则,以及如何确保这些封赏的勋贵们,能将力量真正用于国家建设,而非成为新的掣肘。
当晚,紫禁城张灯结彩,太和殿内华光璀璨,一场盛大的庆功御宴在此举行。白日受封的勋贵们褪去了沉重的朝服甲胄,换上吉服,携着盛装打扮的福晋、格格们鱼贯而入。殿内早已布置妥当,蟠龙金柱间悬挂着巨大的宫灯,映照着铺着明黄桌帷的长案。案上珍馐罗列,山珍海味、时令鲜果、精致的满洲饽饽与江南细点琳琅满目,更有从江南新贡的醇香美酒。
皇太极与玉章高踞御座,皇帝换上了一身更为轻松的菖蒲紫常服,玉章则身着同色的绣金凤常服,头发绾成高髻,雍容华贵。她虽端坐,目光却温和地扫过殿内众人,尤其是那些身着各色华服的宗室与大臣女眷区域。
“诸卿,”皇太极端起金杯,声音洪亮,压过了殿内的丝竹之声,“今日之功,非朕一人,乃尔等同心戮力之果!此杯,敬我大清开国功臣,敬浴血奋战的将士,敬这得来不易的太平基业!愿我大清,国祚永昌!”言罢,一饮而尽。
“愿我大清,国祚永昌!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殿内群臣齐声应和,纷纷举杯畅饮。
气氛瞬间热烈起来。亲王贝勒们互相敬酒,笑声朗朗;将领们谈论着战场轶事,意气风发;文臣们则开始吟诗作赋,颂扬圣德。女眷们所在的区域亦是笑语盈盈,珠翠生辉。
玉章并未多饮酒,只浅酌了几口温热的奶茶。她留意到皇太极虽面带笑容,但眉宇间仍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她轻声对侍立一旁的吴良辅吩咐道:“去,将那盅煨好的参鸡汤给皇上端来,酒烈伤身,喝些汤暖暖胃。”
皇太极听到她的低语,侧头望来,深邃的眼眸中映着烛光和她关切的面容。他心中暖流涌动,在桌案下轻轻握住了玉章置于膝上的手。玉章微微一怔,随即回以一个温婉的笑容,手指在他掌心轻轻回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