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是从夜半开始下的,直至破晓时分雨势越发庞大,谢春庭一夜都未曾睡好,昏暗雨幕中他从睡梦惊醒,只听见禁院大门被人砰砰拍响。
如此匆忙且不加掩饰。
他皱眉穿上外衣,撑起竹伞打开大门。
来人一身蓑衣跪在地上,雨水肆意打落,脸色惊惶:“殿下,晨间江淮刺史急报,称堤坝溃决,大水淹没郡城十数,隐有蔓延之势,事态紧急,公子催我急速来报。”
水患。
竟然是水患。
谢春庭抬头看向伞外密密麻麻雨线,连绵不绝,洒落的雨珠溅在他脸庞上。
他神色转换,沉默片刻后道:“告诉宁公子,这是个机会。”
比原本耐心筹谋更适合的机会。
成与否,就在这一击了。
当真是巧。
谢春庭坐在桌前看向窗外,雨势依旧未减,整座禁院都被淹没在暴雨中。
虽然盛夏时节总是多雨,前些年也爆发过水灾,但像此次这般严重的属实少见。江淮地带形式恐怕不容乐观,除却治水外,水患之后的流民、瘟疫、赈灾等事宜亦不容小觑。
不过,焉知不是天罚。
他讥讽地勾起嘴角。
茫茫雨线中,谢春庭提起笔,墨汁滴落在绢纸上,下笔如刀,狂草恣肆,顷刻写就一篇治水策论。
下一刻,他毫不犹豫抬手撕去,碎屑满地。
未见实际灾患,只道纸上谈兵。
当年太傅曾授他《河渠书》《水经注》《河防通议》等典籍,铄金日光中,身材清瘦的太子太傅看着他认真道:“殿下可知,这些书册不过是纸上谈兵。”①
“若真要治水,必得亲赴水患之地,观地形地貌,察堤坝位置,再行疏浚河道、开凿水渠之事。”
“非如此,不过安坐庙堂,旁观灾民挣扎罢了。”
谢春庭端坐良久,神色隐在昏暗光线中,叫人难以分辨。
大雨滂沱中,他站起身,往西间走去。
去江淮之前,他还没忘记有句话要说。
西间无声无息,奚叶躺在榻上,闭着双目,呼吸平缓,面色红润,乖巧温顺。
谢春庭居高临下看着她。
还真是看不出来,那么恶毒的蛇蝎女子睡着居然是这样一副乖顺可欺的面孔。
他忍不住凑近,恶劣地捏住她的脸颊,语调带着恐吓:“喂,醒醒!”
成婚短短时日以来,每每总是她瞧着他或昏睡或狼狈的模样,如今角色颠倒,也有这一天。
谢春庭手下忍不住用力,捏得奚叶白皙脸庞都带了一抹红,可她还是兀自沉睡着,丝毫未见转醒迹象。
他目光不善,扫过她一动不动的睫羽。
哈!
别是昨日戏耍他后自知理亏,在这装睡吧。
他俯身靠得更近,紧盯着奚叶闭着的眼睛,眼珠安然平和,丝毫未曾移动过。
难道真的睡着?
嘁。回来再说也一样。
他站直身子,轻蔑一笑,到那时,希望她还能对他说出“活该”之类的诛心之语。
他,很期待。
谢春庭大迈步而去。
衣摆裹着风声水汽吹荡,在长廊烈烈如歌。
他突然停住脚步。
不,不对,她不是在昏睡。
谢春庭猛地转头。
那分明是梦魇之症。
*
大朝会上。
大臣们执着笏板站定,眼神皆沉沉。
清早快马从上京东门直入宫城,撞碎了所有人的美梦。
江淮居然爆发了百年难遇的大水患,据刺史急报,眼下水势已经淹没了十数郡县,若再不想办法,恐怕江淮整片土地都会化为汪洋,届时流民游荡,不知会造成何等后果。
有胆大的朝臣偷偷抬眼瞄了下金漆龙座上的帝王,果见建德帝面色冷沉,大为不妙。
他缩了缩身子,治水可同他礼部无甚关系,但愿这燎原大火不要烧到他身上。
朝会气氛沉闷,大臣们交头接耳就是不肯直言,建德帝环视一圈,见往日梗着脖子同他吵架的大臣此时都缩着脖子状如鹌鹑,内心冷哼一声,心道倒是拿出往日气势啊,祸难临头了知道往后缩了。
但僵持着也不是办法,建德帝皱起眉,缓缓开口:“江淮水患一事,诸位爱卿可有法子能解?”
水患这种大灾,前朝乃至历朝历代,无非筑堤坝、引水渠之法,后开国库赈粮赈灾,安抚灾民,重建房舍。
眼下,建德帝只是在等一个能站出来接过重任的人。
沉寂中,有一红袍官员手持笏板出列,“扑通”一声跪下,高喊道:“请陛下下罪己诏!告太庙,许中外上封事,言朝政得失!”②
满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冷寂,连先前的细察之语都不得闻。
在这寂静气氛中,上座的帝王突兀笑了一声,他俯视着跪得笔直一脸刚直不阿的右都御史蒋林城,微眯起眼:“依爱卿之见,这水患原是朕治下不善,故而天道降灾于国祚吗?”
蒋御史脊背挺直,抓着笏板的手发抖,但仍强作镇定,上朝前他曾听到奚大人与同僚议论说要在大朝会上请陛下下罪己诏,将水患之灾掩饰为天罚,可平息民心不定。
但蒋林城等了许久也没见奚大人出列,他只觉着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奚大人不说更好,那就由他来说。毕竟他蒋林城勤勤恳恳在监察院经营数年,怎么也不该被这个昔日的无名小官压一头。
只是陛下的反应怎么似乎有些不对劲?
眼下,他只能硬着头皮接着道:“陛下屠戮士族,罔顾百姓安宁,许为天罚。”
好,好!
建德帝嘴角一丝冷笑。这就是他的好大臣,天灾人祸一出,不察防事之过,不辨臣下之失,只一心要他下罪己诏。
下了罪己诏,来日史书昭昭,做错的都是他这个不仁不善的君王,他们这些臣子倒都博了个死谏的美名。
哦,且这臣子还是御史大人,将来史书记载中,必当青史留名,赢得后世赞叹。
屠戮士族、罔顾百姓安宁?
什么都要怪他这个当皇帝的?
建德帝眼神愤怒,是他让江淮有水患的吗?是他让陇西李氏骄横霸道蔑视皇权的吗?
当初暗卫调查送来书信,说的可是陇西李氏金库比他这个皇帝还奢靡呢!
可惜眼下不能罚这该死的蒋林城,不然朝臣到时候又有怪话要说,他们早就对当初屠戮李氏一族之事大为胆寒,生怕哪天轮到自家。
建德帝眼神冷淡,轻描淡写道:“朕自会下罪己诏,不过爱卿们还是先想一想水患之事该如何吧。”
蒋林城灰溜溜地回到了朝臣行列中,满头大汗,眼神死死盯着前方端正站立的奚清正。
被这竖子耍了一道!可恨,可恨!
经过刚刚一闹,满殿大臣更是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
水患都逼得江淮刺史连夜急报撞宫门了,可见这绝不是往常的夏季暴雨,现在站出来可不就是接了个烫手山芋。治水经论人人自然都能作得,但实操和纸上谈兵能一样么?
滴漏一刻一刻走过,寂静中,一道清雅的嗓音响起:“陛下,臣有本奏。”
文武百官顺着声音望去,身穿青袍官服的翰林洒然跪地,不卑不亢执着笏板直视帝王,姿态轻松随意,宛如美玉打磨,令人见之如沐春风。
新科状元郎,宁氏四子,宁池意。
宁氏三代翰林,家族规矩严苛,宁氏之子皆品行出众,固守清名。
他肯在这种时刻站出来说话,倒也不意外。
建德帝看着这个由自己在三月廷试中亲自点出的六品翰林,挑高眉毛:“不知爱卿有何高见?”
说实话,建德帝并未抱多大希望,这个新科状元的长相比他的才华更为出众,听说在上京也颇有美名,原本他就想将其点为探花,但见文章做得精妙,还是定为了状元。
留在翰林院这些时日,行事也十分低调,并未见状元郎有何针砭时事之高明策论。
难道他要去治理江淮水患?不好吧,到时上京闺秀可不得哭碎一地芳心,但他要是提了,自己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建德帝走着神,只听宁翰林朗声道:“臣昔日于国子监求学,太子太傅授书,曾引《水经注》‘定水又东,注于黑水,乱流东南,入于河’所载,为臣等解水灾之祸。”③
“太傅所授,已然高见,令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