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狂人日记 余生无我

18. 婚姻危机的潜伏(2)

小说:

狂人日记

作者:

余生无我

分类:

现代言情

经过了几天的折腾,资料是递交上了“残联”,但是申请证件是没有那么快下来的,具体什么时候批下来也不得而知。所以我们还是带着小明回A城康复了。

两个月后,小明再次有了让人欣喜的表现,他的小手能撑起来爬了,撑起来时四肢有些微颤,爬得很慢很吃力,每前进一小步整个小身躯都会晃动一下,保持平衡后再往前一步,偶尔手没撑住,摔倒了就扁扁嘴,大哭,那副委屈的样子,让我觉得既心疼又好笑。更可喜的是他能紧紧地抓着你的手站起来了!(两个月前是把他放在桌子边,能扶着桌子站立几秒,现在是他自主运动,自己主动站起来了)

当他第一次扶着床边站立起来的时候,他把双腿撑得开开的,生怕摔跤,紧紧地抓着床柱子,整个身体都在发抖。但是我却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人”字,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人”为什么要立着写了。他有站立起来的权利,这是他做人的尊严,为着给他生命最基本的尊严,哪怕必须付出我的一切我也要坚定地,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

寒冬。

迎来了小明的第二个生日,意味着年关将近。

至此,小明两岁了。

我们也“弹尽粮绝”,明年的“康复费”不仅没有着落,老公工厂今年的经济也很不好,要放一个月的长假。工厂车间里面的一线员工这个时候是谁都可以辞职的,正好也可以回老家过大年了。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却是“六月飞霜”般寒颤。

老公的脸拉得更长了,话更少了。

他们公司也没有年终奖,什么也没有,唯一的收入也没了,过年连儿子的奶粉钱都没有(由于儿子基本上不会咀嚼,饭也吃得很少,而且是要很烂的饭,不怎么嚼就一口吞了,我们平时还是会给他吃奶粉,怕他营养不够)。

能借的亲戚朋友也都借遍了,借了又借,长贫难顾,肯定不可能再借得到。

我和老公都愁得吃不下饭,老公晚上回来就煮面吃,或者晚上干脆不吃。我跟他说,你这样子不行的,你白天还要上班呢?!

听老公说他那段时间干得是苦力活,要去仓库拉货什么的,不吃饭能有力气么?万一晕倒在车间怎么办呢?!每次他听到我这样说,就说没关系,不会的。然后,我们就没有什么话说了。

我们都变得很沉默。可怕的沉默。

只有妈妈偶尔会打个电话来问问宝宝的情况。

今天妈妈又打电话过来了,问道:“狂人,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过年回家不?”

“不回。”我说话都没什么力气,心情沉重。

“回来嘛,在A城过年多冷清,还是老家热闹些。你不回来陪你女儿过年吗?”妈妈总是掂记着我那可怜的女儿。

“我没钱......”我的那有气无力的声音低得连我自己都听不见,但耳背的老妈却听见了。

“唉!回来,妈妈给路费你!”以前读书时妈妈总是担心我回家不够路费,没想到,嫁人了,她还是担心我为了省路费才不愿意回家。

“不是,妈......不是......不是路费的问题,小明他的身体很弱,老家实在是太冷了,以他的身体一定会生病的,他一生病就很难好......还是等到他以后会走路了再回去吧!”我说话结结巴巴的,欲言又止。

“哦,那好吧!你们在外面要带小明去医院康复开销很大吧?!有没有钱过年啊?!”

妈妈的一句话瞬间使我泪崩,我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喂,喂,怎么不说话啊?!又信号不好啊!”当妈妈听不到时,她总是扯着脖子在“喊”,总以为是信号不好。

“妈妈......”我跟妈妈说了一大堆连我自己都忘了是什么的话,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只知道我整个人崩溃失声痛哭。我只知道我这个“讨债鬼”一直不停地在跟妈妈讨债,前世没讨完,今生还要来讨,我内疚,我自责,我心痛。

妈妈估计是被吓坏了,她说她身上真的是没有钱了,她没有收入,姐姐给他用的一点点钱也用完了。如果实在是没办法,她出面以她的名义帮我去跟她的姐妹借一点,看在姐妹一场,好歹多少能借一点点出来吧?!妈妈忙安慰我,然后,她就匆匆挂了电话。

翌日中午,妈妈就给我打来了电话,要给我寄一万块钱来。她说这钱是她打电话一家一家从亲戚家里借来的,跟谁借了多少都写在单上了,让我以后要记得还给人家,千万别忘了,她都帮我记着。

我知道妈妈又是一个晚上没有睡觉,她心里面一有事情,就会一整个晚上睡不着,她一定是哭着一个一个去求别人借来的。我心里没有一丝的喜悦,我对不起她。

妈妈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会担心我没饭吃的人。妈妈是唯一一个跟我大吵一架喊着再也不想见到你,再也不会关心你,再也不要理你,却还是会在很平常的某一天,拿起电话,忍不住拨打那个熟悉的号码,问“你还好吗”的那个人。

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其实已经长大了,我都有自己的孩子了,妈妈却只知道,不管岁月如何逝去,不管我如何长高、长大、成熟、衰老,我永远是你的孩子……

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年后,迫于经济压力(除去“康复费”和各项开支,我兜里还揣着剩下的几千元钱,我不能花得一分不剩,不然连儿子生病用的钱都没有,他经常生病),所有的证件都到齐了后,我不得不放弃了在A城的康复。老公拖着大包大包的行李,送我和小明坐上了回老家的客车。

2016年的3月份,老家广东**断断续续地下了整整一个多月阴霾的雨。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多雨的时节,我带着儿子回到了老家,儿子对老家气候,环境极度不适应,我亲手把他推进了“人间炼狱”。

康复中心新地址是在城郊,我们家在卖菜的中心市场内,相隔有点远,抱着儿子走路要将近一个小时。那时我们**这个小县城连公交车都没有!如果用手推车,推久了小明会哇哇大哭,挣扎着要下车。他对陌生的环境特别地恐惧,所以,我早上只好抱着儿子走路去康复中心做康复。

儿子那时虽然瘦,但是加上冬天穿上的衣服,有20多斤重,还要背个里面装着各类换用的纸巾,尿裤,出门穿的大衣什么的随身用品大包。当我走到康复中心腰及脚底都疼痛了。遇上没下雨还好,遇上下雨就麻烦大了,只好坐上颠簸的“三轮车”去康复中心了。

老家的冬天特别冷,坐上这种敞开的三轮车,一路上寒风呼呼地强劲地刮在身上,就算是有布帘挡在外面,也是遮挡不住这股强劲的寒风。我只能把儿子包得严严实实地,把头也包住。而我自己却因为刺骨的寒风,冷得全身直打颤。

我们家就住在卖菜卖鱼肉类的中心市场上面,平日里小贩的叫卖声,还有逛街的行人的吵嚷声连成一片,特别多的“吵杂”声,儿子显得很不适应,街上到了晚上10点后才渐渐地安静下来,但是儿子还是翻来覆去睡不安稳,我也跟着睡不好觉。儿子喜欢踢被子,我就一个晚上在帮他盖被子,每隔一两个小时就睁开眼睛瞧瞧,看他有没有把被子踢掉,自己几乎没怎么睡觉。

康复中心附近也是没有多少房子可租的,再者如果出去住,家人肯定要说了,自己有家不住,非要租出去,回到老家,“熟人太多”,人多嘴杂,在背后“嚼舌根”的人自然不在少数,且我的孩子是个脑瘫儿,这更让某些“自侍富贵之人”冷眼相看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言实可畏,你在这个地方生活,你就得接受这些。

每天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夜里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老公的二姐是嫁到了康复中心附近的村子里的,走路到中心只有十来分钟。而他们夫妻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只有阿公阿婆和两个小孩子,也有房间空着,于是为了儿子着想,我厚着脸皮跟他们说明了情况,想在他那住上一段时间试试。他们也同意了。

于是,我又收拾好大包大包的行李(冬天的行李就是特别地多,我和儿子的一起就是满满两大箱),带着儿子,流浪到了他们家里。我时常感觉自己在流浪,在我心里,没有什么家的概念,儿子一天不走起来,流浪的步伐一天都不会停止,为了儿子,我什么都可以去做。

新的康复中心环境很好,地方很大,看起来很宽敞,所有的康复设施都是崭新的,楼房也是崭新的,墙上画有各式各样的可爱漂亮的“儿童画”,地面也是“噌噌亮”,会有光的折射。就连洗手间也是有专门分开成人和儿童,专门为残疾儿童设计的。处处都有小小的“扶手栏杆”,方便儿童抓握。楼房外面还有一个很好的300平米左右的露天“游乐园”,甚至好过一般的幼儿园,有最新的滑梯,秋千,各种各样的适合儿童玩的体育设施,在地上还铺上了一层防摔的软软的“草垫”,看起来绿草茵茵,四处五彩斑斓。可见康复中心的考虑周到与良苦用心。

阿公阿婆对我们母子俩都很好。早上阿公会骑着摩托车去集市上买菜回来,阿婆会在家里做饭,她吃了饭还要去菜地里面干农活。我带着我儿子(小明要二十四小时看着,不然就会乱爬乱拿东西玩)。我帮不了阿公阿婆什么忙,只能偶尔帮着看一下小的那个孙子,免出意外。小的孙子刚学会走路没多久,大的那个已经上幼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