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许百龄

第 79 章 解元之争

小说: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作者:

许百龄

分类:

穿越架空

翰林院,俞慎言抱着一摞书朝史馆去,半道与白尧几位大人碰面。

“俞兼修?”翰林院任侍读朝他怀中书看了眼,笑道,“每次瞧见俞兼修都在忙碌,编修西北各部史这么忙?”

翰林院是比较清闲的地方,这个时辰大部分官员在喝茶闲谈。编修西北各部史更是清闲中的清闲。

俞慎言回道:“史料难寻,年前托人寻了一些来,下官便想早点整理出来。”

白尧笑呵呵对同僚道:“是这年轻后生知上进。”

任侍读沉吟一声,点头赞道:“难得!”

在那么个位置,就是每天喝茶混日子,朝廷也没人会太在意。能够做到无人处恪守本职,兢兢业业,的确是难得的后生。

只是史馆那么个差事,若无贵人提拔,是没什么出头之日的。

待俞慎言离开后,任侍读捋着胡须,道:“老夫听闻俞兼修是户部高侍郎的内侄,可是真事?”

白尧亦是宁州籍官员,平素两人关系尚不错,他向白尧打听。

这话白尧在陛下面前已提过,也无须遮掩,“是。”

任侍读啧了声,皱着眉头一脸疑惑,“俞兼修当初殿试二甲第六,朝考又是前三,那么多的好地方还不是随他挑,偏偏去编修西北各部史……”满是惋惜。

问了一句和高侍郎关系,又对其选择叹惋一句,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如此好的成绩和才学,还有一个高位的姑父,怎么也不该去坐冷板凳。

高侍郎对原配深情,当年在翰林院为他赢了不少赞赏嘉许,至今偶尔还有人提一嘴。

俞兼修之事就耐人寻味了。

一侧年轻的官员道:“听闻高侍郎的大公子前段时间随商队下南洋,不知是真是假。”

任侍读思忖了下,问:“高大公子什么职务差事?”

“并无差事,一直在老家读书。今年是秋闱之年,忽然不读书下南洋去,不知高侍郎这是何意。”

任侍读朝白尧看一眼,想听白尧解惑。

白尧装糊涂,“高大人用意必定高深莫测,此乃高大人家事,咱们问不着。”转开话题讨论起今年秋闱主考官的选派。

本朝秋闱各省一正一副两位考官皆是朝廷选派,因各省距离京城远近不

同从上个月已经陆陆续续选派离京。

这种考差虽然辛苦却也是个美差不少人巴望有此机会。-

南原省距离京城虽远然后路途坦荡官船走水路从盛都可直达安州城一般情况一个月左右六月中下旬主副考官便选定南下。

排云书院多官宦子弟消息灵通。今年南原省秋闱主考官乃翰林院任虔任侍读副考官乃兵部主事。

南原省欲参加秋闱的学子私下全讨论开将主副两位考官的家底都摸得清清楚楚。

俞慎思从程宣的口中得知任侍读是先帝时二甲进士出身耕读之家曾兼国子监职亦担任过外差。做人做事属于求稳不求进一挂。

副考官刘望乃甲辰科进士行人司行人后来任刑部主事因为善兵部事平调至兵部任主事。

秋闱前排云书院中很多外省的学子从年后就陆陆续续回乡参加秋闱。

学舍前的树下长廊里俞慎思坐在石凳上背靠廊柱翻看平素整理的名家文章准备考前再拜读温习。

芈储端着一盘切好的瓜过来放在石凳上将一把叉子递给他笑道:“别人是临时抱佛脚俞弟你就不必了吧?上月月评你都考到第三了这次乡试还不妥妥地高中。”

俞慎思叉了一块瓜瓤

他笑道:“排云书院才多少学子今科秋闱多少学子了。书院一名之差放到南原省不知几何不敢松懈。”

“你太过自谦了。排云书院的前三秋闱不出意外落不到十名外。你呀毫无疑问前十说不定还是个解元呢!”

俞慎思笑道:“我谢谢你吉言你也说了不出意外。秋闱三场九日一切难料。每科不知多少学子就是出在了意外上。”

“杞人忧天。”芈储笑道“我若是你我早就寻个凉快地方睡大觉了养好身子才能扛过秋闱三场。对了有没有兴趣去游湖?程宣、汤获他们去西湖游船赏景放松心情。”

大考在即他们心倒是挺宽。现在距离乡试还有大半个月放松也太早了。何况人家二位也有放松的资本。

“还有谁?”

“萧臻和徐鼐几人。”

两年了徐鼐终于邀请动程宣了。

俞慎思

放下叉子,笑道:“我就不去凑热闹了。”

一群官宦世家子弟,还有几位很瞧不上他这般小门小户出身的学子,自己融不进去,也不想融。

这些人就算不走科举之路,今后也衣食无忧,他比不了。

他还是温习文章比较实在。

“你真不去?兴许他们是借着游船讨论学问呢?”

“不去。”

芈储叹气道:“我以为你会很想去,还想跟着你一道。”

俞慎思好奇地看他一眼,似乎他做什么决定往往都能影响到对方,说不好听的,对方好似在围绕他转。

好比学画,芈储本是不学的,自从上次见过他的画后,今年也去跟着崔夫子学画。

“你想去?”他问。

芈储笑道:“我与他们并不熟,我只是想游湖。若是能够有机会咱们租下一艘船,相熟几人一起游玩才有趣。不过,马上秋闱了,你连他们的聚会都不去,显然也没心思游船,待秋闱后再说。”

这是芈储说话行事的惯常模式。

只要他拒绝一件事,对方总能够寻到脱身的说辞。-

七月底,俞慎思告假回家,安心准备秋闱之事。

李帧让他帮忙选八月初学报首篇文章,他自是乐意,又能够看到好文章。随着学报广为人知,每个月投稿的文章也越发多了,这半年,他阅读百家文章受益匪浅。

书案旁箱子里是送来的文章,有的是折子形式,有的是几张纸卷起来,大部分是信封形式。

墨池和洗砚拆信,整理文章。他一篇接一篇看。

文章多了,水准也就更加参差不齐。有些文章看前面几句话,后面就不需要看了。有些文章却值得反复品读。

这个月投来的文章,整体水准比往期高。

他猜想,应该是那些来省城准备参加乡试的考生。他们得知科举学报,从而投文章过来试试水。

若是如此,他今科秋闱的压力不小。

忙了大半日,一箱的稿子看完,挑出几篇他认为十分精彩的交给李帧。李帧也将认为好的文章交给他,让他看看学学。

同他道:“今科主考官任侍读喜欢古典意蕴深远的文章,这几篇约莫就是他偏爱的类型,你多看看。这几日每天写一两篇熟悉

熟悉。”

俞慎思将几篇文章细细品读的确与任侍读的文章风格一致。

李帧又道:“你的文章虽然与其有相似之处但偶尔会显犀利这次秋闱要懂得藏锋。”

“我知晓。”-

安州八月暑气未尽三更天却微凉。

城中街道处处可见车马灯火数千名考生如流不断涌向贡院。深夜中点点灯火好似考生心中的光亮。

俞家的马车在街口停下俞慎思跳下车接过小厮递来的考篮对车中李帧道:“姐夫人太多了我自己过去就行了我已经很熟了。”

“好。”

李帧应下却没有离开。不待人顺利进入贡院变故太多他不放心。

俞慎思到宁州府的队伍见到高昉、高晗和宗承武三人来得比他早。

“东西都检查了吗?”高昉提醒。

“检查了你的呢?”

“大哥帮我检查几遍没错处的。他一直在外面等你没见到你让我见到你一定要提醒你。”

这么多年过去了高晰还是没能从当年的事情中走出来。

以他的性情这辈子恐怕都难走出来。将来某日所有真相揭开不知道他要如何面对如何选择。

他那样干净的人就不该生在高家的烂泥窝里。

他朝高晗看去

高晗面露几分惭愧别过脸去。-

贡院前唱名俞慎思听到一个熟悉名字竟然是前几日李帧让他看的几篇文章中一篇的作者。

他踮着脚望去。

如今他的个头已经长起来虽然还不及俞慎言兄弟也不差多少。踮起脚能瞧见贡院门前情况。

被唱名的是平州府考生太远看不清脸大致猜测是个青年。

不知道就是此人还是重名。-

贡院落锁后门前街道上送行的人渐渐散去李帧此时才让小厮赶车回去。

考生入贡院后先拜圣贤然后听官吏宣读场规等示意之后才会前往各自的考舍。

第一天入考场第二天子时发题。

号舍逼仄坐着尚可蜷缩睡一晚着实不舒服。

八月还

有蚊虫,荀药尘提前配了两个驱虫香囊让他带着,如今左右各放一个,很快耳边没有蚊虫声。

没多会儿,旁边号舍传来呼噜声,幸而隔得有些远,用棉将耳朵堵上没多大影响。

他也是佩服这位考生,这条件、这境况,能睡得这么香。

真是有福之人。-

子时发题,考生们睡着了还是没睡着的,全都在一声声的锣声中,从号舍里起身,调整桌板,准备开考答题。

俞慎思觉得朝廷这项规定很不合理,深更半夜让考生开始答卷,不知道是哪位大聪明制定的场规。

这不仅是考学子的才学,也是考身体素质和意志。

既然大聪明制定了,他也只能遵守。

喝两口水,清醒下头脑,便开始答卷。

第一场是四书题和五经题。

俞慎思本经制的是《诗》,五经题也选择《诗》,本朝学子制经以此为多,想文章出类拔萃,一鸣惊人不容易。

当看到五经题第一题时,他这次不是认为李帧可以去开科举辅导班了,他也不怀疑李帧是不是穿友,或者重生。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穿到某本书中,李帧是这本文的主角。

第一题: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正是李帧儿子名字的由来。-

第三天出考场,他直奔家中。

李帧正在院中教小久走路。他站在穿堂看了许久,穿友不可能,重生也不太像。

莫不是自己真的穿到某本书中,李帧是书中主角?否则他哪来那么好的运气,每次踩在科举的点上。

若李帧是男主,大姐岂不是女主?

只是……

哪有书中男主像他这样,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思功名,不思财权,一切事情被身边人安排着。-

“思儿?这么快回来?考得如何?”李帧抱起儿子走过去。

俞慎思笑着迎上去,“尚可。”逗弄了下对方怀中的小家伙,和李帧说起第一场考卷中的题目,这次他注意观察李帧的反应。

李帧惊喜,调侃道:“你高中一定要好好谢谢小久。”然后便让他详说考场情况和答卷情况。

并无任何异样。

第二场和第三场一切如常。

俞慎思拍拍自己脑袋,告诉自己,三场九日把自己考傻了,全是胡思乱想,怎么可能穿书。

考完后,李帧对他此次秋闱的评价是稳中。-

贡院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