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秋之恋 三家分晋

贾茂职场第二次遇挫

小说:

秋之恋

作者:

三家分晋

分类:

现代言情

陆小雅不久就搬走了,她爱人开车来把她接回桥南旭日小区的家中。贾茂下班不用再到办公楼去找小陆或者在院门口等着小陆一起步行回家。另一个女邻居郝秀英路上倒是经常见到,不过她总是骑辆又大又旧的自行车,在贾茂身边匆匆而过,最多回头看一眼,笑一笑,或者说一句:“我前头走了”。没有小陆这个漂亮的女邻居同行回家,有一段时间贾茂还真有点失落感。

不过贾茂和小陆、老钱成了好朋友,通过老钱又熟悉了工会的小王、财会的小张、院办的小闫,都是三十几岁、四十左右的娇好女子。看来老钱还真有女人缘,在机关有这么多小女朋友。老钱很爱玩,下班之后,喜欢打两盘磕啦棋,或者到工会游艺室玩几圈牌,也总有一两个小女子作陪。贾茂不喜欢玩这些东西,但有时也去看一会热闹。老钱他们偶尔有个饭局聚会什么的,有时也打电话约请贾茂,贾茂当然是欣然前往。俗话说熟人好办事,机关有了这么多朋友,贾茂再去财会报个账、去院办请个款什么的,就方便多了。

贾茂和系里教外国文学的老扬也成了邻居。这次分房,中文系只给了贾茂和老杨两户。贾茂是后到学院的,住在岳父家的30米的小平房,属于无房户。老杨4个女儿,结婚了两个,老二嫁到了外地,老大没有房子。老杨夫妻和女儿女婿外孙以及两个未婚的女儿一家7口人挤在不到40米的小屋里,属于住房困难户。学院也确实照顾他,分给他一套两室半的住房,一个屋他和老伴住,一个屋女儿女婿外孙住,小屋两个未婚的女儿住。

都在一个楼住,见面的机会多了。老杨为人很热情,见面经常说:“这回是邻居了,有事知会老哥哥一声。”老杨和郝秀英一样,也是总骑着台又大又旧的自行车,上下班很少和贾茂一起走。贾茂家里其实也没什么事需要老杨帮忙的。

搬到家属楼后的第二年开学不久,一个星期日,老杨一早就来到贾茂家,在屋里各处转了一圈,不无羡慕地说道:

“装修得满漂亮的!”

贾茂道:“其实也没怎么装修,就是刷刷墙,铺个地板,卫生间和厨房贴贴瓷砖。”

老杨不以为然道:“还怎么装修?还想装成宫殿哪?”

老杨是来请贾茂午间去他家吃饭的。贾茂极力推辞,老杨有点不高兴了,说道:

“你是不是瞧不起老哥哥?都搬来这么长时间了,你也从来没到我家去过,我也是第一次到你家来,早就应该聚一聚。我家也没有山珍海味,就是一起喝点小酒,这点面子也不给?”

大秋在一旁劝道:“杨老师真心来请你,一个系的同事,现在又邻居住着,就去吧。”

老杨家在家属楼的最里头第4单元,这一单元是特意为人口多的家庭设计的,都是两室半的大房。老杨家在五层楼,最靠头的一家。贾茂进了屋,要脱鞋,被老杨制止了,说道:

“不用脱鞋,我家的地不怕脏。”

贾茂一看,老杨家的屋既没有铺地板,也没像有些人家没条件铺地板暂时买几米地板革铺在上面,就是原来的水泥地,不过用拖布刚擦过,倒是挺干净的。墙刷成了白色,不是用的涂料,而是普通的石灰。贾茂进厨房和卫生间看了看,都没有贴瓷砖,也是简单地刷了白灰。厨房里一块长木板下面支4条腿就是炉台,锅碗瓢盆和炉灶就摆放在上面。卫生间倒是换上了新买的坐便,老杨告诉他,老伴腿不好,蹲便用不了,才买个坐便。所谓家具,就是老杨和老伴睡觉的卧室有个像赵莹家那样的炕琴,方厅里摆着一张靠边站吃饭的桌子,四周摆着几把塑料凳子,别的什么也没有,真有点家徒四壁的味道。

老杨的老伴原来是棉纺厂工人,工厂转产后下岗,又得了糖尿病,控制不好,到了晚期,出现糖尿病足,行走困难,每天在床上坐着。他老伴见贾茂在屋里转了一圈,不好意思地说道:

“我家太寒酸了,让贾主任见笑了。”

贾茂道:“好容易有了新房,是应该好好收拾收拾。”

老杨道:“收拾得有钱那。一大家人就靠我这几个工资过日子,你嫂子打胰岛素买药的钱就用去了一部分,哪还有剩钱装修房子?分房的集资款我还赖着学院没交齐呢,能把房给我领导也够照顾的了。”

贾茂道:“家庭建设也像干其他事一样,得慢慢来,没钱就等一等,有钱就更新一点。”

老杨做饭还是真快,一会就做好了四个菜:一盘麻辣豆腐,一盘凉拌的手撕白菜。还有两盘上点讲究的:一盘是滑溜里脊,还别说,老杨做的里脊还真有点饭店的味道;还有一个拼盘,老杨不知从哪买来块猪肝和肉皮冻。

老杨的两个小女儿都在一家私营服装店卖服装,星期天照样上班。大女婿在建筑工地打工,周日不休息。大女儿在一家民办职业学校代课,领着儿子逛街去了。家里只有老杨和老伴两个人。贾茂让老杨的老伴也上桌一起吃,老杨的老伴推辞道:

“我腿不太方便,你们吃你们的。一会让老杨给我盛碗饭弄点菜就行了。”

老杨打开一瓶本地产的雪城大曲60度白酒,给贾茂倒了一杯,说道:

“平时我尽喝你和郭主任的蹭酒了。不是我不想请你们,上饭店没那么多钱,在家里凑几个破菜,拿不出手啊。”

贾茂道:“一起喝酒,就是个乐呵,谁有就吃谁的。不在于酒菜,主要是相处的感情。”

老杨道:“到我家你也看到了,辛辛苦苦干了半辈子,赚了一个空房子和一个病老婆,想起来都心寒哪!”

贾茂道:“你还有四个女儿呢,那就是财富啊。”

老杨道:“四个女儿有什么用?他老爸无能,找不着好工作,跟我受苦。”

贾茂道:“随着改革开放,挣钱的路子会越来越宽的。不一定死守着什么铁饭碗,现在给人家卖服装,将来也可以自己开服装专卖店啊。现在你帮助她们,将来她们还可能养活你呢。”

老杨道:“我才不靠她们呢。像你多好,生一个就是儿子。”

贾茂道:“说句常说的话,叫做生男生女都一样嘛。”

老杨喝了一口酒,把空酒杯用力往桌子上一放,瞪起眼睛说道:

“一样?怎么能一样?比如我死了,有人来找我。如果是儿子,楼里的人会说,老杨家就在4单元5楼,老杨不在了,他儿子可能在家。如果是女儿,人家会说,你找的是老张家吧?老杨不在了,他女婿张某某住着他的房。明白吗?接户口本的没了。”

贾茂没想到老杨是地地道道的本科大学生,又教外国文学,观念却这样陈旧。老杨年轻的时候,正是一对夫妻一对孩的时代。为了生个儿子,曾两次超生被罚。他家生活的窘境和两次被罚伤了元气不无关系。

他们还没喝完,大女儿领着小外孙从街里回来了。大女儿长得有点像老杨的老伴,高个,长脸,眉眼挺秀气的。外孙才6岁,绝对是老杨的真传,胖墩墩的,憨憨厚厚的样子。大女儿打过招呼,就去屋里和他妈一起吃饭。老杨把小外孙叫到餐桌上,还给他倒了一点酒。没想到小家伙一口就喝光了,端着空酒杯,向他姥爷要酒。老杨只好又给他倒了一点点。

贾茂笑道:“看看,这不有了接户口本的了?连接酒杯的都有了。”

老杨道:“只能抢我的酒喝,有什么用?”

小家伙道:“将来我给姥爷买酒,买名酒。”

贾茂问道:“买什么名酒?”

小家伙道:“买茅台。”

小小年纪还知道茅台。贾茂又问他还有什么名酒,小家伙挠了半天脑袋,说道:“还有雪城大曲。”看来他经常和他姥爷喝雪城大曲,在他心目中,本地产的雪城大曲就是最好喝的名酒了。

贾茂明白,老杨请他喝酒不是目的,主要是让他了解一下他家的情况,因为又要评定职称了。作为一名系的副主任,虽然没有决定权,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按说老杨这次评为副教授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学历资历都够,像他这种资历的老师不是副教授的,在学院所剩无几了。上次因为论文不合格,这次他下了一番功夫,东抄西抄拼成了两篇,托他的同学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还是课堂教学学生有些反应,估计不会成为太大的障碍。至于他自己,上次被人挤掉,这次作为安慰奖也必然得有他一个名额。

果然不出所料,贾茂的副教授职称顺利通过,而且名次靠前。老杨也通过了,但在上报前,学院突然接到省教育厅的通知,教师进修类的院校,由于小自考的开展,学历提高任务大体完成,近年业务萎缩,副高职和正高职按原有指标缩减20%,可怜的老杨因为排名靠后,被缩减掉了。对于老杨又一次没报上副高职,贾茂只有同情而已,别的无能为力。

一天晚间,贾茂和大秋刚吃完饭,听见有人敲门,以为又是楼下张教授家的老太太,说不定家里又出了什么问题。可开门一看,是老杨。他拎着一个旧布兜,里面装着两个罐头。贾茂一见,有点奇怪,问道:

“杨老师,你拎来两个罐头干什么?”

老杨直言不讳地说道:“送礼呀!我家你嫂子说你去求人家,不带点东西不好。想送茅台,我买不起,也买不到。到对面小卖店买了两个罐头,愿意吃留着,不愿意吃就扔大道上去。”

贾茂说道:“一个单位的同事,用不着客套。有什么我能替你办的,说一声就行了。”

老杨没等说话就已经老泪纵横,最后竟放声哭了起来,说道:“你说老哥哥点怎么这么背呢,是不是犯了煞星了。”

贾茂第一次见到快60岁的男人这样伤心地哭泣,他知道是为职称评定的事,急忙扶老杨在小方厅沙发上坐下,说道:

“有什么话慢慢说,你说去找谁,求谁,小弟如果能办的,一定尽力而为。”

老杨道:“该找的领导我都找了,到这步田地,找谁也没有用了。我想……我想……我想就有一个办法了……”话没说完,急忙站了起来,扑通一声跪在了贾茂面前,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哭着说道:

“这活我真的……真的说不出口……”

贾茂急忙把老杨扶起来,強摁在沙发上,自己也在他身边坐下来。说道:

“有什么难处你尽管说。”

老杨犹豫了一会,终于说道:

你……你能不能把指标让给我?”

一听这活,贾茂十分震惊,他还第一次听到让指标的事,而且自己已经被挤掉过一次,这一次又让,这无疑是老杨给自己出的一道难题。于是说道:

“我这也是第二次申报了。”

老杨擦了一把眼泪,说道:“我知道你也不容易,可除了你我还能求谁去?我的家你也看过了,长点职级工资,对你可能不算什么,可我……就是救命钱。眼看要退休了,这次评不上,我可能一辈子就这点工资了。老婆,孩子……怎么办?”

贾茂前几天在老杨家喝酒,老杨家的情况还历历在目:老伴有病,女儿没稳定的工作,家徒四壁……可如果真把指标让给老杨涉及到很多实际问题。不只是少长点工资的问题,也涉及到下一个级别评定问题,四年之后才能申报正高级,不知又要耽误几年。而且自己已经是系领导,系里副教授成堆,自己却还是个讲师,说话缺少底气。但又不能当面回绝老杨,只好说:

“容我再想一想,你也再找领导谈谈。”

送走了老杨,贾茂和大秋商量,其实大秋在卧室全部听到了老杨的话。她想了想说道:

“不行就让出来吧。你起码还有个系主任的头衔,有几个领导津贴,外面还能兼点课,多少挣一点。杨老师有什么?就一点死工资。再说她几个姑娘都挺好的,特别是老三、老四,都很懂礼貌,见我很亲近,秋姨秋姨地叫着。看在孩子的面上,咱就让了吧。”

第二天,贾茂去见主管院长许民,商量把副高职指标让给老杨的事。许院长没说不行,也没说行,只是提醒贾茂:

“这事你可得考虑清楚,涉及到职称工资问题,还涉及到你下一步晋升正高职问题。”

上次挤掉他副高级职称名额的沈小个子,已经开始做申报正高级的准备了。贾茂心里明白,有时一步赶不上,是步步赶不上。但老杨到现实情况摆在那,于是说道:

“这些问题我都仔细考虑过了。不过自己总还有机会,可老杨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许民进一步提醒道:“这是大事,你和家人也得商量好。”

贾茂道:“和爱人也商量过了。”

许民开始摇了摇头,马上又点了点头,事情就算定下来了。

这期职称评定结果很快就揭晓了,在公布的已批下来的副高职名单中,中文系的杨林赫然有名,原来排在前面的系副主任贾茂的名字却不知去向。在宣布结果的当天晚间,老杨又来到了贾茂家,这次没有拎那个旧布兜,而是像抱着什么珍稀宝贝一样抱着个红布包。他到了贾茂家小心翼翼地把红布包放到方厅的桌子上,一层一层打开来,里面是瓶飞天茅台!贾茂和大秋见了都大吃一惊。

贾茂道:“你……你这是干什么?”

老杨道:“送礼呀!”

贾茂道:“你不是已经送过了吗,还送什么礼?”

老杨笑呵呵道:“上次来拎那两瓶破罐头是象征性的,老伴说到人家去不拎点东西不好,那不叫送礼。那时候如果我送礼了,你是看礼品的面子,还是看我老杨的面子?让你为难。现在送礼是表示感谢,我老杨是重情的啊!”

贾茂道:“这一瓶茅台得多少钱?你家又不富裕,快拿回去,给人退回去,或者卖了。”

老杨道:“退回去?卖了?你知道我老杨弄到这瓶茅台多不容易?钱多少不说,托了多少人?我小姑娘找到她老板,她老板又找到他岳父,他岳父又找到他烟酒公司的一个朋友才弄到这么一瓶东西。容易吗?”

贾茂道:“我坚决不能收,你赶快拿回去吧。”

老杨道:“实际上我半个月前就买回来了,就等着名单公布这天来送。你可不能卷了我的面子。”

贾茂道:“咱们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又是好兄弟,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你赶快拿回去!”说着就把茅台重新用红布包起来,塞到老杨的怀里。

老杨接过红布包,突然高高举起来,生气地说道:

“你要不收我就摔了!听个响也让它响在你家,洒地上也必须洒在你家!”

老杨很憨直,脾气也很倔。贾茂还真怕他摔了,急忙把红包抢下来。

大秋插言道:“杨老师,你不是没喝过茅台吗?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摔呢,拿回去留着自己喝吧。”

老杨道:“自己喝?我长喝茅台的胃了吗?”

大秋的一句话提醒了贾茂,他想了想说道:“杨老师,这礼我收下。不过条件是明天我请客,请你到我家来喝酒,把老主任郭万也请来。郭主任快退休了,还没喝过我家的酒,正好请请他。明天是休息日,咱们老哥仨好好喝一顿。”

一听有酒喝,老杨十分高兴,当即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11点,老杨准时来到贾茂家,并领来了他的胖外孙。方厅里地桌已经摆好,上面是满满的一桌菜:有葱烧海参,溜虾仁,肘子花,炒肉拉皮凉菜,一只整烧鸡坐在盘子里还没有撕开。还有一盘松鼠桂鱼,炸得焦黄的桂鱼张着小嘴,趴在一只大方盘中间。老杨知道,像松鼠桂鱼这样的菜贾茂或者大秋绝对是做不出来的,一定是在饭店买的。老杨平日很少接触到这些名菜,在家里喝酒就是手撕白菜外加一盘随便的炒菜,和郭万在饭店喝酒也大都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