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农门女首富发家史 钟宁

第29章 [锁] 该章节由作者自行锁定

小说:

农门女首富发家史

作者:

钟宁

分类:

穿越架空

雨后,下流村进城的小道泥泞不堪,牛车轱辘裹上烂泥,行路越发艰难。

为了减轻负重,只有人事不省的钱顺子躺在牛车上,许巧娥一行人只能推车步行,在烂泥路上深一脚浅一脚蹚着,裹上泥浆的裤腿仿若灌了铅,每走一步都费老鼻子劲了。

牛车嘎吱嘎吱响了一路,平时半个时辰的路,这回硬是多花了一倍的时间,才堪堪走了大半路程。

天色渐浅,眼瞅着就快到城郊了,这节骨眼上牛车却越行越慢,察觉到不对劲,许巧娥催促在前面拉车的许童生:“哥你使劲儿啊,再快点成不?”

她口干舌燥,吼出的声音哑得不成样子。

许童生叹息:“不是哥不肯使力,牛车轱辘好像陷进去了,实在拉不动啊。”

听到自家妹子的埋怨,许童生委屈的不行,他已经使出吃奶的劲儿拉车,粗麻绳几乎要勒进他肩头的皮肉,他一个斯文人力气就这么大那能咋办。

更教他委屈的是给钱顺子这个无赖拉车,啥狗屁妹夫,对他妹子又不好,真不晓得他妹当初咋就看上这无赖。

许巧娥弯腰扒着轮子看,车轮果然被深洼里的粘稠泥浆咬得死死的,她双手扣了一会儿把泥浆清了些,嚷道:“咱再使把劲儿试试。”

梁以敏跟许童生商量:“叔您在前头拉,我在后面推,咱们得喊个号子一齐使力。”

许童生应:“哎,成!咱就喊一二三。”

许巧娥也上前一块儿拉车,又支使钱迎娣去后面搭把手。

“一!二!三!使劲儿——”

梁以敏咬紧牙关憋红了脸,手臂青筋随着发力暴突,感觉到深陷的轮子有了一丝松动,随后牛车轱辘稍稍往前滚了半圈,他又咬牙数道:“一二三!再推——”

第一下的爆发力几乎已经抽干了几人得身体,第二下全靠一股狠劲儿死撑着。

众人嗓子眼挤出发力的低吼声,伴随着几声牛叫,牛车猛然挣脱泥沼向前挪动。

推车的梁以敏和钱迎娣尚未反应过来,噗呲一声二人已齐唰唰扑向泥地,摔了个狗啃泥。

他俩也顾不得一身狼狈,二人连滚带爬从泥浆里挣扎起身,连忙追着牛车继续赶往县城。

梁家院里此时一片狼藉。

地上被踩得泥泞不堪,也不知哪个看热闹的还有心思吃零嘴,留了一地花生壳,拾掇起来烦人得很。

宋葳蕤和覃文淑要忙着栗子糕的事,既然签了契券,供货就不能断,收拾院落的差事自然就落在葛氏和梁三郎身上。

葛氏抄着笤帚把花生壳、碎瓦片扫起来,有些嵌进烂泥地的实在没法扫也就罢了。

她顺手捡起脚边的竹耙子,摸到竹耙柄的瞬间发觉手感不对劲,翻手一看,一手心的五谷之物,把她恶心得直翻白眼,胃里翻江倒海咋都压不下去,葛氏忍不住干哕。

这竹耙子是她素日里使得最称手的一把,这回是真不想要了,好在竹子不稀罕,丢了也不咋心疼,山里缺啥都不缺竹子,砍两根回来重做一把得了。

一把竹耙舍得扔,整个院子可扔不起。

茅草棚被钱顺子砸塌了,粪缸裂了几条细缝,黄汤渗了出来,又被大雨稀释冲到院里,邋里邋遢的,尤其是钱顺子躺过的那块地儿,瞧着埋汰又糟心。

梁以讷提了一桶桶开水泼在院里,反复冲刷好几遍,接着把灶膛的草木灰掏出来洒在院里,又拉着石磙子把院子碾平。

等天好的时候晒上一两日,院子便能如从前一般干净平整。

打扫完院子,母子二人像水里捞出来似的,里衣都汗湿了,又去打水洗漱,肥皂团打了好几遍,愣是洗得一丁点臭味都没有,闻着只有皂香味,才肯作罢。

天边泛起第一缕红霞时,宋葳蕤和梁以讷背着竹篓进了城。

照例把栗子糕送到大雅斋,领钱时宋葳蕤向常住县城的吴账房打听:“您知道县里上哪儿能找到瓦匠吗?”

她每日到大雅斋送货结账,一来二去就跟吴账房熟络了,这老头总是板着张脸不爱笑,话却不少,心肠挺热乎的。

吴账房拨着算珠回她:“城东青石街那一带有匠作行,栗山县手艺好的泥瓦匠全在那里,还有牙行专门帮人介绍作保。”

吴账房问:“宋娘子,你家要盖房吗?”

宋葳蕤直接说了家里打算改建茅房,这也没啥要瞒的。

吴账房听后,道:“那就不必去匠作行找了。”

他停下手中活计,仔细跟宋葳蕤分析:“去匠作行、牙行雇工要签契据,还要有人作保,这些样样要抽佣金。你们不妨去茶肆门口转转,那儿有进城的乡下汉子延街揽活,木工、瓦工,干啥的都有,工钱比匠作行的低一些。”

宋葳蕤问:“那些自个儿揽活的瓦匠可靠吗?”

“靠谱的,人家虽是做零工,却也是长期营生,有不少都是茶肆那一片的老面孔了。他们工钱日结,没得为一天工钱自毁名声的道理,你说是不?”

“那倒是。”宋葳蕤点头。

吴账房接着道:“盖茅房用不着多精湛的手艺,这些糙活他们也能做,你犯不着到匠作行多花冤枉钱。”

宋葳蕤连连道谢,“多亏了您提点,不然我肯定要花冤枉钱了。”

吴账房摆手:“顺嘴的事,不必客气。”

告别了吴账房,宋葳蕤和梁以讷直奔城南茶肆扎堆的那一带。

这地方因着临河风光好,人们喜欢来这儿吃茶说合买卖,时日久了,白马桥下的“人市”就自发而成。

宋葳蕤还未走近,便已经能感受到那股热闹气氛。

不知城里哪家大户雇工,管事的领着十几个瓦工、木工回去,一水的精壮汉子,肩上扛着重物,手里拎着吃饭的家伙什。

与他们擦肩而过时,周遭的空气都带着汗味和火热温度。

梁以讷虚揽着宋葳蕤肩膀,把人往里带。

再往深处走,越发喧闹沸腾,仔细听听便知是有人在讨价还价:

汉子问:“你家能管晌午饭不?”

婆子回:“要管饭也成,那每日工钱能少几文不?”

讨价还价可是门学问,双方你来我往不知要拉锯多久,嘴都说干了,为的就是多挣几文或少花几文。

宋葳蕤沿着河往里走,一边走着一边打量周遭环境和形形色色的人。

寻活的汉子们大多与相熟的结伴,三五扎堆,手上拿着砌砖抹子、搭边锯、刨子那些物什,打眼一瞧就知他是干什么营生的。

讲究些的还会在面前竖块板子,请人写上“木工”“瓦工”等字样。

宋葳蕤头一回来,对里头门道不大了解,但人长了嘴是干啥用的,不懂还不能问么。

她当即笑盈盈拉着一旁婶子攀谈起来,那婶子也是个待人热笼的,话匣子一开就收不住,把市价行情跟她说得清清楚楚。

这事宋葳蕤是很急的,茅房没建好前,一家子只能搭个简陋棚子凑合,三两日可以忍,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

幸好她运气不错,遇上个热心肠的婶子,给她介绍了两个从前在婶子家做过活计的瓦匠。

谈好工钱,约定了上工日子,一切顺利的出乎预料。

心里一件大事了了,人便松快下来,半夜忙到现在,朝食都没顾上吃,此刻她才感觉到胃里酸绞。

白马桥下有老婆婆摆摊卖酒酿馒头,锅盖一掀,热气里带着浓郁的桂花醪糟香味,一下就把宋葳蕤勾过去。

老婆婆要价公道,三文钱买了两个酒酿馒头,捏着松软轻盈,一口下去唇齿间都是桂花酒酿的清香,还有恰到好处的甜。

在婆婆的极力推荐下,又和梁以讷一人要了一碗桂花浆水,酸甜可口,很是解暑开胃。

回程途中遇到有人扎堆堵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