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机会有限,先到先得了啊——”
苏轼扯着嗓子用力大喊道。白嫩嫩的脸颊上升起两团红晕,也不知道是害羞、还是力竭缺氧才导致的。围观群众很快注意到他,和他面前的桌子上,摆的各色奖品和一沓厚厚的纸,纸上面似乎写了什么。
“限定砚台?这难道是……澄泥砚?”
“居然是澄泥砚!”
“真的假的?让我来看看?”
围观的人凑上前来试图一探究竟,随手拿起一块砚台打量了片刻,惊呼道:“居然还是真货!”
转瞬便殷勤地笑道:“苏小郎,你刚说了什么来着?这一块澄泥砚该怎么获得?”
“师兄你来得早,只需要填这个就可以啦。”
苏轼摇了摇手上的问卷:“不过,师兄你来得早方才有机会,这澄泥砚的数量有限,谁先做完问卷谁才能先得到,当然了,除了砚台我们还有别的奖励品。”
他指了指身前的桌子,奖励品一字排开。除了最名贵的墨砚外,还有一袋袋扎好口的细砂糖、制作精细的陶瓷玩件等等,每一样都精致可爱,自用送礼两相宜。
这些都是扶苏自掏腰包贡献。
澄泥砚更是从地方来的贡品,虽然为了不暴露身份,仁宗给他挑的并不是顶好的一批,但质量吸引国子监学生们也绰绰有余。
他们飞快问苏轼借了笔墨,眼睛直勾勾的看向问卷,怕是连考试时都不曾有如此积极。
结果定睛一看,都愣住了。
“呃……”
这都是什么问题啊?
——请说出菜品“粳米舂饭”好吃与否,并给出理由?
——你觉得膳堂里最需要添加的饭菜门类都有哪些?为什么?
——假如膳堂新增设付费的窗口,提供品质更好的菜肴,你愿意付费吗?如果愿意,希望付费窗口增加哪些种类的菜品?
“这都是什么呀?苏小郎?”
苏轼说:“是问卷呀问卷,是我们膳委会新鲜出炉的问卷哦。对了,那边还有给每道菜口味打分的红黑榜,填完了一会儿可以顺便去投个票。”
“不是,我的意思是……难道我们写了自己的想法,你们就会采纳?真的有用么?”
“当然有用了!不信你去问祭酒,膳堂改革可是他点头首肯,还要上疏跟官家汇报的大事呢!”
祭出官家的名头,比什么都管用。
比起参与和官家有关大项目的吸引力,澄泥砚很快不再成为重点,大家统统都围住了小小的苏轼,争着问他问卷该怎么填。
苏轼回答完这个回答那个,忙得眼睛都花了,在间隙中却捕捉到远处一个对他微笑的身影。
小小的,矮矮的一个。
形单影只,好不悠闲。
他恨恨磨了磨牙:“赵宗肃——
别以为**,这小孩是在报复自己前几次嘲笑的仇呢!
远处的小豆丁像是看到了他做的口型,当即笑得更灿烂了一点。
哎呀哎呀,谁让澄泥砚等等奖品的赞助商是自己,喜提选边权?又是谁让苏轼平时E得让人害怕到发麻呢?
客服的工作,他不做谁做?!
扶苏撑着下巴,悠悠闲闲地数着菜品下的红黑签,并对每个路过投票的人露出一张笑脸。
……然后,他被人摸了一把脸。
扶苏:“!!!
远处的苏轼立刻发出声嘲笑:“哈!
扶苏回头怒而瞪之,再望向另一边,罪魁祸首已经飘然远去。他只能用手捂着脸,缩着身子生闷气,不忘警惕地望向朝自己走来的人们。
然而,刚才的事情仿佛触发了什么开关一样。圆嘟嘟的小脸蛋儿是摸不到了,但顺滑滑的头发还露在外面啊。就有人手准备搭在扶苏的头上呼噜一把,要不是后者反应快,就要被得手了。
“这位兄台,你打算干什么呢!
扶苏干脆连师兄都不喊了:干嘛呀,平时他心情好才给官家娘娘摸一摸,就连妙悟都不太能碰到的地方,能被随机一个路人打卡吗?
路人师兄一阵心虚,讪讪地笑了笑:“那个,还不是因为赵小郎你……真的很可爱嘛。
说完就一溜烟地跑了。
扶苏:“……
他干脆也把头也抱住了。
又过了会儿,围着苏轼的人群散开了,桌上的奖品也少了一半。扶苏溜溜达达走来:“收集到多少张了?
恰逢此刻,有个人填好了问卷,将之交给苏轼:“喏,写好了给你。
说完就转身离开。
苏轼冲着他背影大叫:“诶!师兄,你没拿奖励!
那人背着身,摆了摆手,潇洒离去:“不用了,那么点儿东西我看不上。
苏轼慨然而叹:“什么家庭啊,精砂糖都看不上。
扶苏闻言,立刻在此人的问卷上做了个记号:“这可
是珍惜样本,要重点保留。”
“为什么?”苏轼问。
“你自己不也说了么,这种人来膳堂吃饭是少数呀,当然要重点标记他们的想法啦。”
苏轼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态,又上下观摩了一番扶苏的小脑袋瓜。吓得后者保住脑袋,眼里写满了警惕:“苏轼,你想干嘛?”
不会也想学坏,呼噜他一把吧!?
“我是在想啊,小郎你的这颗脑袋,到底是怎么长得呢?怎么好像什么都知道一样?”
苏轼的表情,似乎真在认真思考。
“这个嘛……”
扶苏扯开嘴角笑了笑:如果你能活三辈子,说不定比我还要博学呢。
话说回来,他也真该感谢大宋崇尚神童的风气了。到目前为止,不管自己展露出了哪方面才能,大家好像都默认了他单纯天赋异禀,而不是怀疑被借尸还魂什么的,要剖开他脑袋验尸。
扶苏劫后余生般,摸了摸自己聪明的脑门。
他俩又等了一会儿,待饭点过了,膳堂空空如也后才鸣金收兵。扶苏清点了一下今天的收获:一只手都握不完的投票,二十多张问卷。
草草一翻,每一张都填得满当当,根本不像后世那样敷衍,果然,官家的名头就是好用。
扶苏甜蜜又痛苦地“这下可有得整理了。”
“整理完之后,是不是该去八王府啦?”
“对的。”
“太好了。”苏轼期待地搓了搓手:“等休沐日,我们就能去给东君买小鱼干了!”
两人回到了扶苏的宿舍,扶苏立刻蹲在地上,开始歹毒地数起了投票。这让他恍惚回到小学一年级,数小棍儿认数字的时候。更早远点的第一世也有类似的场景。那时候,依稀是……父皇,陪在他身边?
“这是几?”
“是二!”
“这个呢?”
“三!”
“那它们合……”
“五。父皇,你好笨哦。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问我?”
“哈哈哈哈哈哈哈。”面容年轻的父皇把小小的自己抱到了膝头:“扶苏果然随了我。”
他是怎么回答的来着?
是“不可能”,还是“才没有”呢?
久远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汹袭来,把扶苏钉在了原地。要不是今天,他都差点忘记,原来还有这么一桩旧事。
“赵小郎?”
“赵小郎?”
“又呆住了?这个赵小郎怎么老是发
呆?”
苏轼圆溜溜的眼珠一转朗声道:“赵小郎!你该不会是不会数数吧?”
“!”扶苏一瞬间回神。
纵使已经习惯了苏轼的嘴贱仍忍不住瞪人一眼。
“怎么可能呢?!”
他为了证明自己欻欻地几下数得飞快像个经验丰富的老会计。
统计出的结果很是出乎扶苏的意料。
“萝卜羹有很多人选了‘美味’倒没问题……酱瓜和咸豆豉居然这么多人不喜欢?”
几乎没人给这两道菜投了“美味”的。
苏轼瘪了瘪嘴:“我也不喜欢啊。”
“老是吃腌菜总觉得自己都要馊了一样。”
也对哦这里是中国不是韩国。
谁又不喜欢吃点新鲜的呢?
“我这儿也够让人惊讶的。”
苏轼飞快地清点着问卷上的回答:“居然那——么多人支持开设付费窗口诶。”
“诶?”
按理说来膳堂吃饭的不都是贫寒子弟?
“喏你看
古代的牛是农耕的重要生产工具律法规定不能随意杀死吃肉。羊肉一跃而成为最贵价、也最优质的肉。可不是容易那样轻易吃上。
扶苏接过问卷一页页翻过:“还真是诶。”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这个时代识字的读书人已经有了托底抄书、或者给人当西席就算再贫寒也不会过得太差。曾巩那种要节省口粮独自抚养十几个弟妹的极端情况除外。
所以所谓的“贫寒”子弟偶尔想吃一口肉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
扶苏说道:“咱们的膳堂还真是不改不行了。”
他另起了一张空白的纸在上面写起了字。苏轼循着他的笔迹念出声道:“全面取消腌菜窗口的配给……每日原材料须为新鲜蔬菜……”
“那可要消耗不少蔬菜啊!膳堂的预算够吗?”
扶苏状似轻描淡写地说道:“倘若不够的话让师兄们自己种不就好了?”
“呃?”苏轼:“你认真的?没开玩笑?”
读书人行耕种之事是闲情、是雅趣、是田园诗体验素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听说过吗?谁真下地种菜为了求个开花结果的?
说出去成何体统啊?
扶苏却兴致勃勃地握起了小拳头
很是激动:“毕竟大家以后都要为官农又是民本、国本早点了解一下农事又有什么坏处?写上写上。”
“你真要写给师兄祭酒看?他们能同意吗?”
“先写上同不同意的到时候再说!然后我再看看付费窗口这个也写上。做得好吃点肯定也有人来消费正好这个钱与其让夜市的赚了不如让国子监膳堂赚了。”
“那还要特地聘个厨子?”
扶苏宛如资本家上身吐出了冷酷的话语:“不用
苏轼幽幽地说:“你还真不管他们死活呀……”
扶苏:“还想不想去八王爷家了?”
苏轼立刻变脸加入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行列。
“想啊想啊走走走你快点写完。我先去宿舍拿点东西马上就过来!”
“噗嗤。”
扶苏看着他急匆匆离开的背影忍不住发笑。笑完之后又看向报告书上新出炉的提议。虽然是现想的但越想越又道理算怎么回事儿?至于该怎么劝服祭酒嘛走一步看一步是假的搪塞小苏轼的。
他动了动细小的手腕:我可有的是办法。
食堂的事就此告一段落扶苏搁下笔在铜镜前整理了一番仪容仪表。他要登的是王爷家的大门总该收拾得整洁一点以示礼貌不是?
他左照照右照照。
又冲着镜子做了个微笑的表情。
嗯这样肯定没问题了。
八王爷来对接的仆从告诉扶苏他们府上的孙子辈足足有九人每个人都想要一幅糖画或许不止一幅。所以你最好原材料带多一点至于钱都不是问题我们王府大大的有!
所以扶苏从宫中要了足够多的糖浆。
不过他特意嘱咐宫中膳房把甜度降低一点小孩子吃太多糖容易坏牙。膳房也很上道地照做大概是以为成王殿下自己要吃吧?
不其实全是赚外快的素材。
扶苏面无表情地搅和着糖浆:你们的成王殿下在外面辛辛苦苦打工呢。
“赵小郎——你好了么——”
“好了马上来。”
扶苏和苏轼两个人一人拎着一边的糖浆踉踉跄跄地走到了国子监大门外。那里早有八王府的人等着他们见状连忙
把装着糖浆的容器接过来放在怀里。
“两位小郎辛苦了。”
扶苏笑着说:“还有轿子坐呢我们辛苦什么呀?倒是几位大哥劳烦你们专程来接一趟真是辛苦啦。”
瞧瞧这话说的。
可真有水平。
八王府的仆从们心里舒服了不少。
转念一想王府上的小霸王们比这两只豆丁年龄大的也不是没有都还在哭着吵着要糖吃呢甚至闹到了王爷的面前。
可真是人比人气**呀。
“走了我们出发咯。”
扶苏和苏轼进的是王府的偏门这倒没什么他们都是白身。扶苏都穿上马甲了肯定不会在乎苏轼冲着钱来的更加不会在乎了。倒是八王爷府上的景色让他有点好奇趁着四周的人不注意这里看看那里瞧瞧。
他还偷偷问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